癌症是多种因素的产物,包括遗传基因、年龄、免疫功能、慢性病、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、致癌物暴露等。其中,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有很大影响,以下饮食习惯正在悄悄地促进癌症的出现:
1.高盐饮食
高盐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水和钠的潴留、高血压和肾损伤。大量研究表明,长期保持高盐饮食也是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原因。
由于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,它会直接穿过胃肠粘膜的保护层,对粘膜造成损伤,并诱发溃疡、炎症等问题。
同时,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等高盐食品也含有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物质,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一类致癌物质亚硝胺,这会增加后期患消化道癌的风险。
2.暴饮暴食
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。用牙齿咀嚼食物的目的是充分咀嚼和打碎食物,以减少胃里消化食物的压力。同时,咀嚼还能促进胃液、胰液和胆汁的分泌。
如果长期保持暴饮暴食的习惯,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,容易损伤消化道粘膜,进而发展为慢性消化道疾病,如慢性炎症、溃疡等。
慢性胃肠道疾病反复发生,会促进细胞炎症反应、肠粘膜上皮增生和不典型增生,进而增加晚期癌变的可能性。
3.不规律饮食
人体有一个完美的生物钟,消化道的运作也有一定的规律。如果违反这条规则,就会出现饮食不规律、饥饿和饱腹感等问题,从而对胃造成损害。
当胃里长时间没有食物时,胃酸会开始腐蚀胃粘膜,进而诱发胃溃疡、慢性胃炎等问题。如果此时不改变饮食习惯,会加速胃病的发展,埋下胃癌隐患;
4.酗酒
酒精属于一类致癌物,即已明确其对人体的致癌性质。与酒精有关的癌症包括消化道癌和肝癌。原因是酒精进入人体后,首先会对消化道粘膜造成损害,导致消化道粘膜出现慢性疾病。
酒精进入肝脏后会直接损伤肝细胞,诱发酒精性肝病。同时,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“乙醛”也具有改变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。如果长期大量饮酒,晚期癌变率会逐渐增加;
5.吃热的食物
在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,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,即“65℃以上的食物”,它位于2A类致癌物清单中,有可能对人体致癌。
这是因为消化道粘膜非常脆弱,可接受的温度非常有限。如果食用65℃以上的食物,会引起胃肠粘膜烫伤,逐渐发展为炎症、糜烂和溃疡,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性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