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高气爽,月明风清,秋后各地气温由热逐渐下降,开始变燥。但有部分地区还是暑热难当,仍处于中伏,中医称这个阶段为“长夏”,长夏的气候仍以暑湿为主,因此,此时养生,仍需注意防暑祛湿。健脾养胃。
立秋调理养生三原则。
1、祛暑湿。
立秋前后,适当吃些丝瓜,有清热、利湿、消暑的作用,还有利尿凉血、解毒通便的作用。但是,过于寒凉的西瓜,冰箱拿出来的水果,不要吃,以免伤及脾胃,进而产湿。
2、健脾胃
内湿由脾所生,故除湿又需健脾。健脾山药为首选,山药不仅健脾益胃,固肾益精,其色白,还可入肺经,顺应秋收之机以补肺,是一食三得之佳品。这里推荐石斛山药排骨汤。
食材:排骨(或者筒骨)500克。
石斛3克,干百合5克,生姜2片。山药150克。
排骨焯水后,放入砂锅,其它材料洗净放入一起,加水盖过排骨超出一点。炖40分钟即可。
这个食疗方,甘甜不腻,鲜香润肺,滋阴健脾。
3、敛阳气
立秋一过,天气将逐渐转凉,早晚温差开始变大,这是自然界给我们的信号,也是天地之间阳气渐收的表现。此时人体阳气不收,则会出现相火外浮,导致头晕、痘痘、口腔溃疡、耳鸣、咽痛等不适。如果出现此类症状,且符合其病机,可服用酸梅汤以酸甘养阴。
立秋最祛湿:
陈皮莲子茶
材料:陈皮6克、莲子3克、荷叶5克。
做法:莲子用热水先泡5分钟,再放入荷叶和陈皮,盖煮一会即可。
陈皮:可以消食、化痰、止咳、理气、温胃,是祛湿食材里最包容,最和气的一位,无论泡茶、煲汤、煮粥,还是和其他的中药或食材搭配,它都可以妥善融合,发挥好自己的功效。
除以上所述,最重要的是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,要想摆脱亚健康,内调外养缺一不可,比如多运动、不熬夜、少吃辣、少劳神等,这才是保证我们健康真正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