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之性,重浊而黏滞,善于居下,若再与热结,形成湿热,便缠绵难愈。长夏时节,热且多雨,易形成湿热,损害机体健康。
30~45岁的人最应注意
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,尤其是30~45岁的人,属生命中“土”的年龄段,体内湿气比较重。
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“长夏”季节,也对应五行中的“土”,内外相合,湿上加湿,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。
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儿,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、大便不顺畅。
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,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、腰疼等症状。
体内湿热,有哪些症状?
长期遭受湿热侵袭的人会出现下面这些症状:
- 面部发黄、发暗、油腻;
- 晨起口干、口臭、口苦、舌苔腻;
- 汗味大、体味大;
- 倦怠、不想动弹;
- 食欲不振或吃饭后胃胀;
- 大便稀、黏,排起来费劲,肛门灼热下坠,小便深黄色、异味大;
- 此外,女性脸上易长“痘痘”,也可能是受湿热侵袭。
如何排出体内湿热
中医认为:脾脏能运化水湿。脾喜燥而恶湿,若脾阳振奋,脾脏健运,运滑水湿功能正常,湿邪则不易致病。
反之,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,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、四肢酸懒、身重而痛、关节屈伸不利、胸中郁闷、脘腹胀满、恶心欲吐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泻、舌苔厚腻等症状。
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推荐振奋脾阳,利水化湿的食疗方和穴位按摩法,大家可以在家尝试下。
1. 饮食调理——赤小豆薏米饮
赤小豆30克,薏米30克,加清水文火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。再炖煮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,将两次汁液拌匀,温饮。
注意:很多人觉得“清汤寡水”喜欢往里面加一些大米,就变粘稠了,但其实就是要这种“清明”才能祛湿,而稻米生长在水中,属湿,会加重我们的湿热症状。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。
2. 穴位排湿——委中穴
膝窝又称N窝,在膝窝的中心点上,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,走的是膀胱经。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,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,如果这里不通畅,湿气排不出去,可能会导致关节炎。
可拍打此处5~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,每一到两周就拍打一次。
此外,生姜、大茴香、桂皮等香料,具有祛寒、除湿、发汗等功效,咱们每天做饭时也可适当放一点,有温中祛湿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