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生活·快乐健康
入夏以来,
全国多地迎来“高温炙烤模式”。
近日虽已立秋,
但三伏未过,
盛夏气息依然强烈。
在很多老人的传统挂念中,
都认为心血管病主要集中在寒冷的冬季,
其实,
除了冬季,
每年最热的8月,
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。
1
8月是心脑血管高峰期
“秋老虎”加重心脏的负担
立秋后,还会有一段时间的“秋老虎”天气,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指出,尤其是中午高温出汗,容易引起血容量减少,血黏滞度增加,血压降低,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,心脏负担加重,易发生心衰。
且大量出汗后,人们易大量喝水,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,加重心脏负担,增加心衰风险。
“末伏”空气潮湿,容易导致人体缺氧
眼下正是末伏天气,三伏天是一年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,这又闷又湿的天气,冠心病患者最难受。
北京华信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逯春鹏说,“空气中湿度增高,含氧量降低,容易导致患者缺氧,”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,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。
早晚温差大,血压波动
立秋后,最明显的感觉是早晚天气变低。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,而这样的昼夜温差,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。
情绪烦闷激动,易出现心绞痛
天气热人,人容易情绪烦闷,而烦闷、生气等情绪也会影响心脏健康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王祥瑞谈到,生气时心脏血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,心脏的收缩力加强,心跳加速,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,会出现心率不齐、心肌缺血、胸闷、心慌。生气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大诱因。
2
心脑血管高峰期,千万别做6件事!
专家指出,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,注意以下几件事,可帮心脑“降温消暑”。
1、不要猛回头
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生活中不要有“猛回头”“低头拿东西”的动作,以免意外发生;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,比如打羽毛球、篮球、突然起床等。
2、 温差别太大
当天气闷热、空气湿度大时,室内最好开启空调,但温度不要太低,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;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,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。
3、 晨练别太早
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;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尤其要少去温度高、湿度大、人口稠密的地方;穿着浅色、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,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。
4、 喝水别太少
夏季身体水分大量蒸发,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。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~2500毫升,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,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,可降低血液黏稠度,预防血栓形成。
5、血糖别太低
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,否则很容易诱发心绞痛、缺血性脑血管病;一般来说,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~8毫摩尔/升,饭后8~10毫摩尔/升之间。
6、 药物别擅停
夏天,人体血压、血糖相对要低一些,不少患者便擅自停药或减药。专家提醒,“在无医嘱的情况下,不得擅自停药减药”,这是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第一要务。
对于长期使用的药物,如阿司匹林,有证据显示,一旦停用,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会迅速恢复到原有高水平。
3
夏季心脏保健,记住12345
1个养心觉
11时~13时是心经当令,是养心的关键时刻,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。
午睡可以保护心脏,保护心血管系统,睡眠过程中可以使人的心率、血压下降,使心血管系统可以得到很好地舒缓,可以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风险。
但午睡时间不宜过久,建议午睡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,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。
2个养心瓜
1、冬瓜
夏季人们很容易倦怠,与天气炎热,人体大量出汗,钾元素随汗液排出有关。冬瓜含水量最为丰富,高达96%;钾元素含量也相当高,每100g含钾量为130mg,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。不仅能补水,也能补钾,补充钾元素可以将体内多余的钠排出,保护心脏功能。
2、苦瓜
中医有“夏吃瓜”“夏吃苦”之说,夏至后,有心火可适当吃一些苦瓜,能去暑热、增加食欲。
就苦瓜本身而言,维生素C的含量为56毫克/100克,是丝瓜和南瓜的10倍以上,而且也是种高钾蔬菜。
3个养心茶
夏季炎热,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,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。
除了茶叶水,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,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。例如:
1. 用荷叶和莲子芯泡水,能够养心益智、清心火、解暑热。
2. 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、口腔溃疡,可用莲子6克、栀子6克、酸枣仁6克,开水浸泡代茶饮,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。
3. 中医对西瓜有个美称,叫天生白虎汤。西瓜是凉的,它的西瓜皮翠衣也是凉的,它能够清热祛湿,还有一点补气生津的作用。
4个养心穴
1、内关穴
内关穴是全身对心脏调节作用最强的穴位之一。点揉内关穴能有效提高心肌无氧代谢的能力,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的症状。
方法: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,腕横纹上2寸。可以点揉两侧的内关穴1分钟,方便时间随时进行。
2、少府穴
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,对于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、失眠、面红目赤、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方法:少府穴位于手掌心,第4、5掌骨之间,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。
3、伏兔穴
按揉伏兔穴有缓解心慌和心跳过速,补养心血的功效。
方法: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,正坐屈膝成90度,对方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其膝上中点,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,中指到达的地方就是此穴。
4、天泉穴
天泉穴,故名思议就是心脏之血会像高山流水一般源源不断供给全身。经常按摩可改善胸闷气短的症状。
方法:天泉穴位于掌心向上,握拳,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,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。
5个养心果
1、番茄
番茄,有清热解毒、凉血平肝之效,酸味能起到敛汗、止泻、祛湿的作用,可以预防流汗过多而导致耗气伤阴,有助于健胃消食。
2、红苹果
红苹果入心,对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作用更强。可以降低血脂,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。
3、红豆
古代李时珍把红豆称作“心之谷”, 既能清心火,也能补心血,可谓消肿利尿、补血、强心、健脾样样都行。
4、樱桃
中医认为樱桃可以补心气,养心血。而国外的营养学者索性把它叫做心脏的阿司匹林。樱桃不仅使血脉能够畅通,还能温暖心阳。
5、桑葚
桑葚具有补血滋阴,生津止渴,润肠燥等功效,还可有效扩充血容量,缓解高血压。